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上海市工业遗存资源丰富,各个区都有不少老厂房华丽变身,与文化发生碰撞,不断擦出新的火花,原为上海春明粗纺厂的M50创意园就是这里面之一。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M50创意园发挥创新思维、推陈出新,把园区内两处尘封多年的地标建筑成功打造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M50创意园的14家咖啡店中,一家名为“BWT咖啡”的咖啡店颇为“出圈”,原因之一在于它所处的位置极其特别——上海春明粗纺厂内上世纪30年代落成的水塔。该水塔作为M50创意园的地标,曾用于整座纺织厂的蓄水储备和水泵运行,承载着上海工业文明历史和现代文化。相关负责人说:“水塔仿佛是一座桥梁,是过去与现代的联系。”因此,在改造中,M50创意园采用复合型经营理念,注重将咖啡、画廊和水塔的公共属性有机融合并向市民展示。
新增灯光设施、加固设备、内部装修“修旧如旧”……持续半年的改造装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水塔的“工业印记”,升级为复古造型的咖啡店后便成了园区人气最高的咖啡店之一。“BWT咖啡”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店内不少设备都是重新采购的,之所以看起来与之前相差无几,是因为这一些设备都经过反复打磨,“做旧如旧、做新如旧,整体色彩就像水墨画一样。”
手捧咖啡的青年在此拍照打卡,又或是品味咖啡时不经意撞见知名艺术家,一幅既有时代韵味又时尚感满满的画面跃然眼前。一位市民说,现在上海市中心很难有这样的建筑能保留下来,“城市里的老建筑比较少,这也是我喜欢M50创意园的原因,它有很多烟火气。”
城市更新不仅体现在对老厂房风貌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空间创新的再提升、再利用。M50创意园着重关注复合艺术空间的更新及艺术生态系统的打造,致力于成为一个以“艺术、创意、生活”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园区。在M50创意园,像水塔这样从城市边角地蜕变成“网红”的案例并不少见。
M50创意园的制高点、“年龄”超过50年、高度约40米的全砖烟囱同样荒废了20余年。据悉,该烟囱原来属于上海化学纤维(集团)帘子布总厂,由于生产化纤面料需要蒸汽助力,这个烟囱的作用便是排放锅炉车间的尾气,2000年左右停用之后长期处在闲置状态。
如今,这处斑驳粗糙的文化地标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融入人文情怀等举措终于找到了它的“主人”,摇身一变成为“艺起疗愈”项目展示地。未来正式开放后,烟囱及裙楼将成为一处公益性场所,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这儿面朝苏州河,体验竹编非遗文化、品茶,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在M50创意园园区负责人眼里,闲置的老厂房在更新进程中必须要“觅得”它最合拍的“知音”。
此前,园区方也曾就烟囱的更新改造制定相关方案,计划去改造、提升这一坐标,最终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我们曾经有过几次设计想法,比如点亮烟囱、放个M50的Logo等,都不是很满意,没有让这个老建筑显现出应有的价值。如今‘艺起疗愈’项目的落地对烟囱来说也是一个新开始,期待这一个项目能给来这里游玩的市民带来别样体验。”园区负责人笑着说。
城市更新,向新更向“心”。从闲置工厂到如今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的热门打卡地,M50创意园的转型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然而,城市更新的脚步在加速,M50创意园也面临着同质化文化园区的冲击。
“M50创意园挖掘自身资源的脚步不会停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计划将原先用于纺织机器降温的深井打造成“深井广场”,助力园区焕发新活力。
炎炎夏日,瓜果飘香,为服务瓜农进城销售、方便市民就近购买,一些城市管理部门推出夏日“瓜果地图”,打开电子地图即可找到最近的瓜果便民直销点,为市民提供了便利。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出现连续降雨天气,为做好防汛工作、全力保障城墙汛期安全,西安市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不断的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织密城墙防汛“安全网”。
近年来,为满足市民在家门口休闲的需求,枣阳市将城区小游园、小公园建设列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广泛开展“口袋公园”进社区活动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逐步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建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调度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