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10-88029730
西安:029-89297850
二、灭火措施和行动要求多年来,消防部队就灭火的战术行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对灭火作战、抢险救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多年来,消防部队就灭火的战术行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对灭火作战、抢险救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扑救钢结构建筑火灾时,或多或少会有些“坍塌”的畏惧心理,这对作战决心的形成、进攻路线的选择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灭火工作。在灭火战斗中,不管火场情况怎样,消防部队必须积极作为,科学合理运用战术,排除万难争取时间救火救人,控制现场秩序和进行外部疏导,保证消防部队进攻时能够不受影响和干扰,撤退时有充裕的路线,周围的群众不受火场或危险现场的危害。根据平时掌握的大跨度钢结构厂房的情况,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和出动力量编成,争取火场主动权。
(一)做好火情侦察,及时、准确掌握情况。钢结构建筑发生火灾后,灭火指挥员到场后要安排专门力量,通过外部观察、内部侦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燃烧时间,起火部位,建筑耐火等级,人员被困数量,有无易燃,易爆及贵重物品等情况,要着重掌握钢结构是否因高温变形扭曲,通过对燃烧时间、燃烧面积、火场温度和构件变形程度等情况的分析,大体判断建筑结构倒塌的可能性,火势蔓延的威胁性和人员疏散的必要性,为实施灭火救人,选择作战方式和开辟进攻路线,提供科学依据。
(二)把握灭火救人主线,有效控制局面。救人和控制火势,防止建筑倒塌是整个灭火过程的两个主线,指挥员要两相兼顾,防止顾此失彼。拯救生命和疏散人员是任何火场上第一先考虑和竭力实现的首要目标,对于钢结构建筑火灾,有效控制火势,防止建筑倒塌,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对于各级指挥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钢结构建筑发生火灾,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在无建筑倒塌危险的情况下,应**部署力量,打开救人通道,全力疏散搜救被困人员,尽**大努力减少人员受伤或死亡。要根据火场形势、火势的发展趋势,部署有效兵力阻止火势蔓延,为救人创造条件,救人前要扑灭通道周围火势,为救人开辟通道,确保救人工作的开展;对可能会导致钢结构变形,导致建筑倒塌的火势要迅速控制消灭。
(三)正确把握内攻时机,确保自身安全。对于钢结构建筑火灾,消防队员到场后不应盲目内攻,也不能有人被困就急忙深入内部救人,要根据火情侦察的情况、建筑物燃烧时间,在确保钢结构不会坍塌的情况下方可实施内攻和救人。若燃烧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内部火势较大,随时有可能引起坍塌时,灭火救人一般应采取以外围为主的办法进行。消防队员应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开展救人和灭火。
(四)发挥装备优势,合理选择灭火装备。钢结构火灾与砖木结构火灾扑救不同,应尽量使用射程远的大口径水枪,移动水炮,车载炮,高喷车等,采取远距离向房顶、窗水冷却和灭火,对建筑采取多方位冷却,以防止钢构件因温差改变应力引起建筑倒塌伤人。在水枪阵地的设置上,应尽量在外围远距离射水冷却,消除倒塌危险后,再可依托门、窗等部位设置水枪阵地,从不同角度加强灭火强攻,以密集射流靠近火点灭火。
在使用灭火装具冷却灭火时,要注意对钢结构的顶棚、柱、梁及其结合部进行降温,将其控制在临界温度内,力量分布上要均匀、全面,防止局部骤然变冷,导致钢结构急剧收缩变形,破坏预应力,加速倒塌进程。
(五)正确调派力量,发挥多警种协同作战优势。指挥员到达现场,发现火势猛、被困人员多、现场混乱时,要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以便即时调集其他力量到场维护秩序,加强警戒,管制交通,协助消防队开展灭火救人;发现火势非常大,自身装备和警力难以应对时,要及时报告,请求相邻消防部队的增援,实行片区联动,跨区域联合作战,充分的发挥多警种协同作战,技术装备资源共享的优势,始终使局势处于受控状态,使灭火工作处于主动。
(六)搞好通信联络,保证指令畅通。消防部队平时就要做到优秀灭火救援的通信联络方案,合理编配使用频道,坚持“先听后发”的原则,避免“插叫”、“对发”造成堵塞和干扰。扑救钢结构建筑火灾是分秒必争的战斗,要使战斗员该上的时候上得去,该撤的时候撤得下,一定要保持火场通信畅通,确保指挥员的指令能及时传达到每位参战人员。
(七)实施动态监测,强化安全意识。扑救钢结构建筑火灾,要确定专人对现场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发现情况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要正确把握灭火战术根本原则,当确定没办法制止建筑物倒塌时,应及时转移阵地,避免无谓的牺牲。灭火指战员进入火灾现场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具,最好能够降低登高和进入室内的灭火人员数量,消防车辆停靠位置应保持相当的安全距离。
(八)撤退要和二次进攻相结合。战术撤退不是怕死或是当逃兵,撤退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战术,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主动撤退是决策指挥的重要战术决断,也是战术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自身是为越来越好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的行动,也是消防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提高的一个表现。